新闻资讯
咨询热线
400-023-4588电话:400-023-4588
传真:+86-123-4567
邮箱:admin@youweb.com
任你博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
任你博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中央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明显跃上新台阶,通过10-15年左右的努力,绝大多数中央企业建成与世界一流企业相适应的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一批中央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全文如下: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是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近年来,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持续优化管理手段,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积极应用先进管理工具,财务报告、全面预算、资金管理、财务信息化、财务内控、财会队伍建设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前瞻性、有效性稳步增强,规范化、标准化明显提高,有力支撑了中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要看到,部分中央企业集团化财务管控建设不到位、财务管理功能发挥不充分、财务管理手段落后于技术进步,与新时期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不匹配、不适应。为推动中央企业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能力水平,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现提出如下意见。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更好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为目标,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推动财务管理理念变革、组织变革、机制变革、手段变革,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更加突出“支撑战略、支持决策、服务业务、创造价值、防控风险”功能作用,以“规范、精益、集约、稳健、高效、智慧”为标准,以数字技术与财务管理深度融合为抓手,固根基、强职能、优保障,加快构建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有力支撑服务国家战略,有力支撑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有力支撑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中央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明显跃上新台阶,通过10-15年左右的努力,绝大多数中央企业建成与世界一流企业相适应的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一批中央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立足实际。借鉴先进但不照搬照抄,坚持独立自主、贴合自身,建立与企业行业特点、愿景文化、战略规划、发展阶段、组织架构相适应,与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相匹配的财务管理体系。
——守正创新。既要坚守“支撑战略、支持决策、服务业务、创造价值、防控风险”的基本功能定位,更要积极顺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着眼未来,主动变革,把财务管理转型升级放到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去推动。
——开放协同。对内深化业财融合、产融协同,对外保持与投资者、债权人的有效沟通,强化产业链、供应链的有效链接,推动各方主体、各类资源、各种要素协同联动聚合发力,实现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价值共生、共享。
——精益求精。深入践行全员、全要素、全价值链精益管理理念,强化精准投入、精细作业、精确评价,实现资源配置更优化、业务管控更科学、考核导向更明确,促进企业不断提高劳动、资本、技术、管理、数据等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赋能。主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充分发挥财务作为天然数据中心的优势,推动财务管理从信息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以核算场景为基础向业务场景为核心转换,努力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引领者、推动者,为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注智赋能。
——坚守底线。严守财经法纪,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严把合规关口,强化经营管理活动监督与控制,促进依法合规经营理念深入人心;坚持底线思维,严控财务边界,有效保障经营稳健、资产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健全职能配置。树立“大财务”观,坚持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建立健全各级财务职能和岗位设置,不断夯实财务报告、资金管控、税务管理等基础保障职能,深化拓展成本管控、投融资管理、资本运作等价值创造职能,确保财务资源科学配置、财务运作高效协同。
——优化管控模式。坚持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管理,强化集团重要财务规则制定权、重大财务事项管理权、重点经营活动监督权,实现集团对各级企业财务管控的“远程投放”和“标准化复制”;坚持因企施策、因业施策、因地制宜,区分不同业务特点、上市非上市、国际国内等情况,探索完善差异化管控模式,实现集中监管与放权授权相统一、管好与放活相统一。
——转变运行机制。结合数字化时代企业管理转型需要,探索推动财务运行机制从金字塔模式向前中后台模式转变,从流程驱动为主向流程驱动与数据驱动并重转变,努力实现管理层级扁平化、管理颗粒精细化、管理视角多维化、管理场景动态化、管理信息实时化,确保反应敏捷、运转高效。
——拓展服务对象。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将财务服务对象由单个企业或集团的利益相关者,延伸到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生态链,促进数据、信息、技术、标准、金融等全方位协同融合,实现价值共生、共建、共享、共赢,努力促进企业成为产业发展的引领者、产业协同的组织者,助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
——加强关键指标硬约束。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建立以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自由现金流、经济增加值等关键指标为核心的财务边界,科学测算投资、负债、利润、现金流等指标的平衡点,保持企业整体资本结构稳健、风险可控在控。
——加强资源配置硬约束。坚守主责主业,建立资本收益目标约束,限制资源流向盈利低、占资多、风险高的业务领域,加强金融、境外等重点领域管控,加快低效资本回笼、无效资本清理、亏损资本止损,促进资本布局动态优化。
——加强风控规则硬约束。统筹发展和安全,健全与公司治理架构及管控要求相适应的财务内控体系,扎紧扎牢制度的笼子,健全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以规则的确定性应对风险的不确定性任你博。
——加强政策激励软引导。科学制定个性化、差异化指标体系和激励措施,统筹利用财务资源,促进企业更好发挥在落实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等重大战略任务中的主力军作用,加强对创新能力体系建设和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的支持,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和国有经济布局优化。
——支撑战略。科学配置财务资源,平衡好资本结构,建立由战略规划到年度预算、由预算到考核的闭环联动机制,推动上下贯通、协调一致,促进企业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的有机统一。
——支持决策。积极有效参与重大决策全过程,提供准确、高效、多维数据信息,主动、及时发表专业性、建设性意见,支持理性决策、科学决策。
——服务业务。主动融入业务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有效识别业务改进的机会和目标,帮助解决业务痛点和难点,为生产运行优化赋能。
——创造价值。运用全面预算、成本管控、税务规划等有效工具,通过资金运作、资产管理、资源配置、资本运营等有效手段,主动创造财务价值,促进提升企业价值。
——防控风险。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加强源头治理,强化穿透监测,实现经营、财务风险精准识别、及时预警、有效处置,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强化核算报告,实现合规精准。建立健全统一的财务核算和报告体系,统一集团内同行业、同板块、同业务的会计科目、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统一核算标准和流程,确保会计核算和报告规范化、标准化。优化核算和报告信息系统,实现会计核算智能化、报表编制自动化。强化决算管理,通过财务决算复盘经营成果、全面清查财产、确认债权债务、核实资产质量。加强审计管理,依规选聘、统一管理中介机构,做好审计沟通协调,抓好审计问题整改,充分发挥审计作用。完善财务稽核机制,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对违规问题严肃惩戒。构建业财融合的财务报告分析体系,利用报表、数据、模型、管理会计工具,建立纵贯企业全部经营管理链条,覆盖各个产品、市场、项目等的多维度指标体系,开展价值跟踪分析,准确反映价值结果,深入揭示价值成因。探索研究利益相关方和行业利益共生报表,更好地用财务语言反映企业发展生态。
(二)强化资金管理,实现安全高效。加强司库管理体系顶层设计,科学制定总体规划,完善制度体系和管理架构,建立总部统筹、平台实施、基层执行“三位一体”的组织体系和“统一管理、分级授权”的管理模式。加快推进司库管理体系落地实施,将银行账户管理、资金集中、资金预算、债务融资、票据管理等重点业务纳入司库体系,强化信息归集、动态管理和统筹调度,实现对全集团资金的集约管理和动态监控,提高资金运营效率、降低资金成本、防控资金风险。逐步将司库管理延伸到境外企业,加强境外资金动态监测,实现“看得到、管得住”。切实加强“两金”管控和现金流管理,强化客户和供应商信用风险管理,减少资金占用,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实现收入、效益和经营现金流的协同增长。完善资金内控体系,将资金内控规则嵌入信息系统。建立健全资金舞弊、合规性、流动性、金融市场等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担保、借款等重大事项的统一管理,严格落实各项监管规定。
(三)强化成本管控,实现精益科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一切成本费用皆可控,坚持无预算不开支,健全全员、全要素、全价值链、全生命周期成本费用管控机制。注重源头管控,着力加强产品研发设计、工程造价等环节管理,实现前瞻性成本控制。抓好过程管控,通过科技创新、工艺优化、流程再造、采购协同、供应链管理、物流和营销渠道整合等方式,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创新管控方式,推进目标成本管理,强化对标管理,开展多维度成本分析。有效运用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量本利分析、价值工程等工具,持续完善标准成本体系,细化成本定额标准。严控各项费用性开支和非生产性支出。强化考核激励,层层压实责任,激发内生动力。
(四)强化税务管理,实现规范高效。推进集团化税务管理,建立税务政策、资源、信息、数据的统筹调度和使用机制。加强财税政策研究,不断完善税务政策库、信息库,及时指导各级子企业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做到“应缴尽缴,应享尽享”。完善对重大经营决策的税务支持机制,强化业务源头涉税事项管控,积极主动参与投资并购、改制重组等重大事项及新业务模式、交易架构、重大合同等前期设计规划,深入研判相关税务政策,提出专业意见。完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努力实现税务管理工作流程、政策解读、计税规则等事项的统一,提高自动化处理水平。开展税务数据分析,挖掘税务数据价值。加强税务风险防控,分业务、分税种、分国别梳理涉税风险点,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定期开展税务风险监督检查。注重加强境外税收政策研究和涉税事项管理,统筹风险控制与成本优化。
(五)强化资本运作,实现动态优化。加强制度和规则设计,立足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服务企业战略,聚焦主责主业,遵循价值创造理念,尊重资本市场规律,适应财务承受能力,优化资本结构,激发资本活力。通过债务重组、破产重整、清算注销等法制化方式,主动减量;有效运用专业化整合、资产证券化等运作手段,盘活存量;有序推进改制上市、引战混改等改革措施,做优增量,促进资本在流动中增值,实现动态优化调整。加大“两非”剥离、“两资”清理工作力度,加快亏损企业治理、历史遗留问题处理,优化资产和业务质量,提升资本效益。强化上市公司管理,提升上市公司市值和价值创造能力。强化金融业务管理,严防脱实向虚,加大产融协同力度,实现产融衔接、以融促产。强化价值型、战略型股权管理,完善股权治理体系,优化股权业务结构、产业结构、地域结构,不断提高股权投资回报水平。强化参股企业管理,依法行使股东权责,严格财务监管,规范字号等无形资产使用,有效保障股东权益。
(一)完善纵横贯通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完善覆盖全部管理链条、全部企业和预算单元,跨部门协同、多方联动的全面预算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实现财务预算与业务、投资、薪酬等预算的有机融合。建立高效的资源配置机制,实现全面预算与企业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紧密衔接。完善预算编制模型任你博,优化预算指标体系,科学测算资本性支出预算,持续优化经营性支出预算,搭建匹配企业战略的中长期财务预测模型。统筹兼顾当期效益和中长期资本积累,以财务承受能力作为业务预算和投资预算的边界和红线。加强预算执行跟踪、监测、分析,及时纠偏。按照“无预算不开支、无预算不投资”原则,严控预算外经济行为。强化预算执行结果考核评价,增强刚性约束,实现闭环管理。
(二)完善全面有效的合规风控体系。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细化关键环节管控措施。提高自动控制水平,实现财务内控标准化、流程化、智能化。严格财务内控执行,定期开展有效性评价。严把合规关口,深度参与企业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参与战略规划、改制重组、投资并购等重大事项决策,参与业务模式设计、项目评估、合同评审等重点环节,强化源头合规把控、过程合规管控、结果合规监控。完善债务风险、资金风险、投资风险、税务风险、汇率风险等各类风险管控体系,加强对重要子企业和重点业务管控,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风险,建立分类、分级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采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建立风险量化评估模型和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实现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积极主动防范境外国有资产风险,合理安排境外资产负债结构,努力推动中高风险国家(地区)资产与负债相匹配,降低风险净敞口。加强财会监督与纪检、巡视、审计等监督主体的协同联动,形成合力。
(三)完善智能前瞻的财务数智体系。统筹制定全集团财务数字化转型规划,完善制度体系、组织体系和管控体系,加强跨部门、跨板块协同合作,建立智慧、敏捷、系统、深入、前瞻的数字化、智能化财务。统一底层架构、流程体系、数据规范,横向整合各财务系统、连接各业务系统,纵向贯通各级子企业,推进系统高度集成,避免数据孤岛,实现全集团“一张网、一个库、一朵云”。推动业财信息全面对接和整合,构建因果关系的数据结构,对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实施主体化、全景化、全程化、实时化反映,实现业、财、技一体化管控和协同优化,推进经营决策由经验主导向数据和模型驱动转变。建立健全数据产生、采集、清洗、整合、分析和应用的全生命周期治理体系,完善数据标准、规则、组织、技术、模型,加强数据源端治理,提升数据质量,维护数据资产,激活数据价值。积极探索依托财务共享实现财务数字化转型的有效路径,推进共享模式、流程和技术创新,从核算共享向多领域共享延伸,从账务集中处理中心向企业数据中心演进,不断提高共享效率、拓展共享边界。加强系统、平台、数据安全管理,筑牢安全防护体系。具备条件的企业应探索建立基于自主可控体系的数字化、智能化财务。
(四)完善系统科学的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与企业战略和业务特点相适应、与财务管理规划和框架相匹配的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促进各级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水平渐进改善、持续提升。科学设计评价指标,分类、分级制定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和分值权重。坚持导向性原则,充分满足财经法规约束和监管要求、体现财务管理发展目标;坚持系统性原则,覆盖全部财务管理职能要素、全级次企业、全业务板块,涵盖财务管理基本规范、过程表现及成效结果;坚持适用性原则,统筹通用性标准与个性化特点,根据不同子企业经营规模、业务特点等设置不同基础系数或差异化指标;坚持重要性原则,对重点子企业和关键流程,予以分值或权重倾斜。完善评价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制度体系、组织体系,深化评价结果应用。结合财务管理提升进程,动态优化评价体系。
(五)完善面向未来的财务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健全财务人才选拔、培养、使用、管理和储备机制,打造政治过硬、作风优良、履职尽责、专业高效、充满活力的财务人才队伍,实现能力更多元、结构更优化,数量和质量充分适应时代进步、契合企业需求。科学构建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相匹配的复合型财务人才能力提升框架,着重增强科学思维能力、创新提效能力、风险管控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国际经营能力。建立健全多层次财务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加强中高端财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中高级财务人才占比,推动财务人才结构从金字塔型向纺锤型转变。配强配优各级总会计师和财务部门负责人,深入开展重要子企业总会计师委派。加大轮岗交流力度,探索开展业务和项目派驻制。加强境外财务人才管理,全面落实向境外派出财务主管人员要求。加强履职管理,建立关键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和科学评价体系,强化正向引导激励,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强化党建引领和文化建设,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培养风清气正的团队氛围和健康向上的财务文化,推动财务人才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坚守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主要负责人抓总负责,总会计师或分管财务工作负责人牵头落实,财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各职能部门和各级子企业协同联动,共同推动落地见效。
(二)抓好贯彻落实。各中央企业要把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好与各项改革发展工作的统筹结合,研究重大问题,把握改革方向,蹄疾步稳扎实推进。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完善规划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细化时间节点,分解工作任务,层层落实责任。
(三)强化培训交流。各中央企业要加强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理念、方法、措施、任务的培训宣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营造良好氛围。深入总结企业财务管理先进经验,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对标先进找差距,相互交流促提升。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建立专门的财务研究机构。
(四)持续跟踪评估。各中央企业要将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建设融入年度工作目标,及时跟进落地实施情况,分阶段评估执行效果,适当与企业内部绩效考核挂钩,探索建立财务管理提升的长效机制。
国资委将加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健全多层次财会人才队伍培训体系,适时开展成效评估,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加强工作指导,统筹推进落实。国 资 委2022年2月18日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现对有关事项作出以下说明: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是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国资委始终高度重视中央企业财务管理,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指导企业持续加强资金管理、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完善财务信息化等工作。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有力支撑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但同时也要看到,部分中央企业集团化财务管控建设不到位、财务管理功能发挥不充分、财务管理手段落后于技术进步等,与新时期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不匹配、与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不适应。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据已成为新的生产要素,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指导中央企业立足新发展阶段要求和信息技术变革大势,加快提升财务管理能力水平,更好支撑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国资委研究制定了《指导意见》。
为出台一份高质量的《指导意见》,国资委会同有关专业机构开展了“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课题研究,对部分绩优中央企业财务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剖析,并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案例和理论前沿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优秀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模式和路径,形成60万字的课题报告,为制度起草工作做充分准备。2021年9月,在中央企业财务工作专题培训班上提出“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期中央企业财务工作的“一四五”思路,企业广泛认同并进行了充分研讨。国资委结合课题研究成果,吸收企业研讨意见,对“一四五”框架进行丰富、深化、拓展,制定了《指导意见》初稿。此后分层次、多轮次、多方位征求意见,涵盖委内厅局、不同行业和财务管理水平的企业、财务专家学者、财务青年骨干和基层干部等主体,广泛收集整理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指导意见》。
总体原则为,一是把握“三个立足”,立足于近些年来中央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成果和经验,立足于当下国资央企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立足于“十四五”和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二是坚持“三个结合”,坚持将财务管理前沿理论和中央企业自身特点、发展阶段相结合,坚持把形成系统的财务管理框架和突出重点工作任务相结合,坚持以建设世界一流为目标导向和以解决管理薄弱环节为问题导向相结合,做到指导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相统一。
在《指导意见》起草过程中,注重做好“四个统筹”:一是统筹“变”与“不变”。一方面积极响应财务“变革”要求,从理念、组织、机制、功能手段方面深入阐述“变革”涵义,并将财务数字化建设和业财融合这两项“变革”关键融入其中,另一方面,把握住“不变”的内核,如集团化管控模式、财务边界管控机制等,指导企业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二是统筹“底线”与“高线”。在整体结构上,既注重巩固夯实财务管好钱、算好账的基础作用,也强调资本运作、决策支持等价值创造功能;在对某项具体职能或体系的阐述上,既注重底线,也强调更高层次要求,如核算报告职能,“底线”是真实准确的反映会计信息,“高线”是依据各类信息输出多维度经营分析报告,支撑战略、支持决策。三是统筹“财务视角”与“大局观念”。一方面立足财务自身,系统全面阐述构建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内在逻辑,另一方面将财务管理放到企业改革发展大局中去考虑,主动顺应国企改革、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重大部署要求,更好发挥财务管理功能作用。四是统筹“阶段目标”和“长期目标”。一方面,根据中央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现状,分两个阶段提出具体工作目标;另一方面,考虑到财务管理体系应是一个能适应各种变化、及时作出调整的动态系统,提出构建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推动中央企业螺旋式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指导意见》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第二至四部分是主体内容,第五部分是组织实施。主体内容是“1455”框架,即围绕一个目标,推动四个变革,强化五项职能,完善五大体系。围绕一个目标任你博,即加快构建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虽然业内未对其定义形成共识,但对于央企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内涵,经研究,可以用“三个更”和“12字标准”来概括,即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更加突出“支撑战略、支持决策、服务业务、创造价值、防控风险”功能作用,以“规范、精益、集约、稳健、高效、智慧”12字为标准,并提出5年左右央企整体财务管理水平明显跃上新台阶、10-15年左右绝大多数央企建成与世界一流企业相适应的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目标;推动四个变革,即推动财务管理理念变革、组织变革、机制变革、功能手段变革,系统阐述新时期中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底层逻辑,这是推进财务管理转型升级的“思想开关”和理论基础;强化五项职能,以财务管理主要对象“票、账、表、钱、税”为维度,强化核算报告、资金管理、成本管控、税务管理、资本运作五项职能,这是推进财务管理转型升级的抓手和切口;完善五大体系,即全面预算、合规风控、财务数字化、财务管理能力评价、财务人才队伍建设体系,这是支撑财务管理职能落地、实现财务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根本保障,也是推进财务管理转型升级的主线和重点。
国资委将重点围绕推动《指导意见》落地实施,指导企业持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一是加强制度宣贯,通过调研、培训等方式,强化督促指导,统一思想认识,促进交流提升。二是聚焦财务数字化转型任你博,开展课题研究,为中央企业具体工作提供参考借鉴。三是依托中央企业多层次财会专业队伍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等平台,进一步完善中央企业财务人才培训体系,为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四是加强对《指导意见》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估,及时总结先进案例,推广优秀经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8月21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习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对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指导推动中央企业勇挑重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扎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防汛
2023年8月18日,《南方电网公司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南方电网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习和党中央希望我们做什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的思路,紧紧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发挥好
8月18日,国家电投召开外部董事调整宣布会。国务院国资委企干一局(董事会工作局)有关负责人,国家电投董事会成员,领导班子成员,董事会秘书出席会议。国家电投董事长、党组书记钱智民主持会议。会上,国资委企干一局(董事会工作局)有关负责人宣布了国资委的决定:聘任王伟、宁福顺为国家电投外部
8月18日,国家电投召开外部董事调整宣布会。国务院国资委企干一局(董事会工作局)有关负责人,国家电投董事会成员,领导班子成员,董事会秘书出席会议。国家电投董事长、党组书记钱智民主持会议。会上,国资委企干一局(董事会工作局)有关负责人宣布了国资委的决定:聘任王伟、宁福顺为国家电投外部
8月17日,国家电投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3年第7次学习会暨董事会2023年第1次战略务虚会,传达学习习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学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会议就“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电力,被誉为工业发展、城市运行、社会运转的“血液”。今年极端天气频发,至今全国共出现了6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2023年夏季全国最高用电负荷约比去年增加8000万千瓦。在这严峻形势之下,一批企业迎难而上,密集部署电力保供,成功保障用电。其中,中央企业作为主力军,
8月8日-10日,华润电力在华润学习与创新中心小径湾校区召开“十四五”战略中期检讨会议。华润集团战略管理部副总经理邓荣辉及相关人员,华润电力董事局主席史宝峰、外部董事及管理团队成员,控股公司部室及直属单位、大区及区域公司负责人等11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战略投资部对华润电力“十四五”战略
8月9日,继近期成立“大监督”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印发相关实施意见后,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召开“大监督”体系建设首次领导小组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关于健全监督体系的重要部署和习有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总结近年来强化监督和监督体系建设工
随着各发电集团的2023年度跟踪评级报告、年度债券报告,202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的出炉,六大五小发电集团各类数据也逐渐出炉,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依据这些数据一一整理介绍六大五小发电集团电力装机情况。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作者:桑桑北极星电力网有删改!各发电集团装机、资产与清洁能源
经专家评审团评审,围绕主业履责、科技创新、绿色低碳、乡村振兴、公益慈善、海外履责等多个维度,评选出国家电投2022年度社会责任(ESG)“十佳案例”。[$NewPage$][$NewPage$]
8月7日,国家电投召开8月份生产经营工作例会,总结7月份生产经营情况,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国家电投在京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会议。会议指出7月份以来,国家电投安全生产总体平稳,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增产增收增利的协同效应持续企稳走实。与此同时,能源保供、新能源竞争等外部压力依然存在。国家电投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规范运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组建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是电力交易机构实现独立规范运行的重要保障措施。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是独立于电力交易机构的自治性议事协调机制,履行建立健全市场成员行为自律职责,与运营机构市场监
据云南省纪委监委消息:云南省水利水电投资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省属国有企业专职外部董事王仕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云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8月23日,重庆能源集团与綦江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王波,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智,集团发展总监陈国军;綦江区委副书记、区长罗成,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龚锐见证签约,集团和綦江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签约仪式上,王波总经理代表重庆能源集团感谢綦
8月18日,南方电网公司董事会2023年第六次会议在广州召开。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主持会议,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刘启宏,外部董事曹培玺、宁福顺、唐军,职工董事梁传国出席会议。公司监事冯坚,职工监事陈真,公司领导肖立新、唐屹峰、贺晓柏列席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司2023年上半年董事长对
近期,受台风“卡努”等极端天气影响,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持续强降雨,哈尔滨、牡丹江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部分电力设施受损,近25.6万户停电,电力保障形势严峻。东北能源监管局坚持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工作方针,会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积极督导电力企业抢前部署,有序应对,截至目
为优化创新虚拟电厂运营模式,推动能源企业绿色能源转型,北极星电力网将于2023年8月24-25日在南京举办“2023全国虚拟电厂运营与未来发展高峰论坛”,论坛将邀请两大电网公司、各省电力公司、发电集团、电力设计院、相关科研院所、电力行业及相关企业的专家、学者、新能源企业(风电、光伏、储能、充电
虚拟电厂走进现实! 2023全国虚拟电厂运营与未来发展高峰论坛下周开启
为助力实现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为碳排放的重点领域,能源行业诸多创新技术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这其中“虚拟电厂”的概念也逐渐成为热门。在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层面,虚拟电厂相关政策规划也逐步落地任你博,在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强调引导虚拟电厂参与系统调节,助
8月8日-10日,华润电力在华润学习与创新中心小径湾校区召开“十四五”战略中期检讨会议。华润集团战略管理部副总经理邓荣辉及相关人员,华润电力董事局主席史宝峰、外部董事及管理团队成员,控股公司部室及直属单位、大区及区域公司负责人等11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战略投资部对华润电力“十四五”战略
2023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拉动电力消费增速同比提高。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30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8%;全国GDP为593034亿元,同比增长5.5%。(来源:中国电力知库)下图是历年上半年全国用电量和GDP增速对比图,能较为直观的展现出近年来全国经济和电力
盛夏当时,万物并秀。随着年中工作会议的召开,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上半年“成绩单”新鲜出炉:经营效益、新能源发展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发电量超3855亿千瓦时,供热量达2.8亿吉焦,煤炭产量5408万吨,分别同比增长3.3%、3.1%、10.3%,特别是新能源累计发电量同比增长34.1%。该公司主要产业板
7月19~20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在京召开2023年年中工作会议。今年上半年,中国大唐发电量完成2703.76亿千瓦时,原煤同比增产9%,营业总收入同比增加18.88亿元,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39%,净利润增长20.26%;电源项目开工超额完成上半年计划,投产容量是去年同期的4倍,新能源投产规模创历史同期之最
2023年上半年,中国华电发电装机突破2亿千瓦,电力项目核准(备案)3361万千瓦;新增开工2148万千瓦,投产装机943万千瓦,投产容量是去年同期的10.4倍;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2.3%;净资产收益率、归母净利润、国有资本回报率、资产负债率排名保持同行前列;火电发电量完成25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电
随着云南耿马东老95兆瓦光伏、青岛曹城山49.8兆瓦风电等一批项目于6月底并网发电,国家电投管理电力总装机达到2.37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突破1.60亿千瓦,其中,光伏装机6780.68万千瓦,风电装机4841.31万千瓦,继续保持清洁能源规模领跑地位,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企业、新能源发电企业和清洁能源发电
电力是经济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长期以来,大机组、大系统、大投资、大企业一直是电力发展的主流方式与方向。2021年,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以及法电EDF等9国20家最大的电力企业,发电装机容量占到全球的24%、发电量占到31%,在过去20年间均至少10次荣登“世界500强”排行榜,成为全球大型电力企业的代表。
五大两网均有成员在列!国家能源局调整并网电厂涉网安全管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成人员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调整并网电厂涉网安全管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成人员的通知,国能综通安全〔2023〕63号,详情如下:并网电厂涉网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对并网电厂涉网安全管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成人员进行调整。现将调整后的名单通知如下。召集人